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话: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有何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请你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管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力图消除或减轻危机对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你认为我们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借鉴那些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2)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

(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勇于探索和创新;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走科教兴国之路;重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学生只要答出其中的2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