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公众社会认知,是指公众在人际互动中根据交往对象的仪表、表情等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同时考察自己的心理特质、动机、态度和情态等,驾驭自己给人的印象的心理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公众社会认知的是:

A.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B.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C.以貌取人

D.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公众社会认知的定义要点是:①在交际互动中;②根据交往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③驾驭自己给人的印象。A项根据眼神推测其性格或内心活动,B项根据判断驾驭自己给人的印象,C项根据外表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都符合定义。D项只是强调穿着打扮重要,不符合②。故答案为D。

材料分析题

我曾经读过一位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所作的文章,文章叙述了该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教授的故事,文章中写到该教授欢送又一批学生即将毕业时,他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非常敬仰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侯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同学们觉着老教授在眼睛失明之后居然这样关心他们,都很感动,就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的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不时的说着:“好”、“很好”、“再说一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标明确,好好的实践吧”什么的。 与同学们分手时,他又一一握着同学们的手,异常亲切而语重心长的说:“我知道你是谁了!不过,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你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是谁啊!”有的同学就觉得怪怪的,偷偷的对其他同学说:“老人家的眼睛一瞎,思维也好象不太清晰了,有些絮叨了。”谁知,在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前一天,老教授的眼睛又“奇迹”般的好了、复明了。他在送别会上对同学们说:“在我双目失明、意志消沉的时候,是同学们的关怀和激励让我重又心明眼亮了!我也给那些曾经看望我的同学们精心制作了一件礼品--我们的谈话录音。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当你们失意的时候、迷茫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就听听这盘录音带吧……” 直到这时,同学们才真正领悟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在现实人生中,许多人一辈子也没真正关怀和关注自己,甚至没弄请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你到底是谁”,其实是一个关乎心灵走向、关乎事业抉择的人生命题。

(1)文中的老教授在眼睛真的失明了吗?他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