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11年12月30日及2012年1月4日,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保险行业和社会意见的基础上,中国保监会先后颁布了《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11年第3号)以及《关于<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2〕2号)。

新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险种定名、设计与分类的相关规定,强化了保险公司和相关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强化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监管力度,强化人身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规范保险公司的险种停售行为,提升了法律责任人的任职资格要求。新规定的下发,将有利于引导保险业进一步发挥风险保障、长期储蓄竞争优势,推动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为了开发出一款具有竞争力的两全保险产品,甲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品保险责任方面进行了认真设计,下列两全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设计不符合新规定的是()。

A.死亡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105%;满期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200%

B.死亡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120%;意外死亡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200%;满期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100%

C.死亡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150%;满期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200%;重大疾病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200%

D.死亡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120%;意外死亡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200%;满期保险金=投保人所交保险费的110%

答案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21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1)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铜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铜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2) 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省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3)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根据上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6年铜材进口企业中,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出现增长

B.我国目前的铜材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C.铜材价格的大幅上涨是铜材进口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D.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是目前铜材进口量减价的原因之一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