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发现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和省政府所在地人民政府制定规章不一致时,应( )。

A.逐级上报给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B.送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

C.送省人民政府作出裁决

D.参照适用省人民政府作出的规章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考点] 不同层级规章的效力 《立法法》第80条第2款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又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据此,人民法院应该参照适用法律效力高的省政府规章,D为正确答案。 注意与《行政诉讼法》53条第2款:“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相区别。

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版
材料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美] 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252页。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