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一一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 ,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一一《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一一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见下表:
地 点 | 创办人 | 企 业 名 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5分)
(4)材料四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8分)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 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4分)
(3)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分,答出任意5点即可)
(4)不同点: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分布特点: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4分)
原因: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洋务运动的诱导;外资企业的刺激。(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主要是“市”的发展变化。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归纳总结。如材料“……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体现的是对“市”的位置规定。“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反映的是对“市”的管理。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体现的是时间上的严格限制。
(2)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我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解答时要首先分析图片: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布局,尤其注意城市中“市”与“坊”的布局变化。同时注意材料内容的提示,联系《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其内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归纳。
(3)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新特点。回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总结。如材料“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然后再结合这一时期商业发展情况解答。
(4)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族企业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别、特点及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回答区别主要从生产规模、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等方面。特点及原因要结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的影响、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等内容综合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