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随着明清商业的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对士商的评价也悄然发生变化,抑商观念开始松动,甚至在十五、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弃儒从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
——(明)王阳明《节庵方公墓表》
材料二 开国百有五十年,承平日久,人材日多,生徒日盛。学校廪增,正额之外,所谓附学者不啻数倍。此者选自有司,非通经能文者不与。虽有一二幸进,然亦鲜矣。略以吾苏一郡八州县言之,大约千有五百人。合三年所贡,不及二十; 乡试所举不及三十。
——文徵明《三学上陆冢宰书》
材料三 君讳篑……幼治书,年十九丧父居忧,读丧祭礼,乡党以孝称。遭乱,乃弃学子业不治,就市廛卖米。
——(清)朱彝尊《布衣周君墓表》
材料四 贸易之际,人以欺为计,予以不欺为计。故吾日益而彼日损。
——(明)康海《对山集》
材料五 “正德年间,岁欠歉饥,蓄储谷粟可乘时射倍利”……(徽商汪平生)“不困人于厄,悉贷诸贫,不责其息,远近德之。”
——《祁门倪氏族谱》下卷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士商地位有何新的看法? (2分)
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之际出现“弃儒从贾”现象的缘由。(2分)
依据材料四、五,指出明清时期部分商人的经商理念是什么?指出产生这种经营理念的思想根源。(4分)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清时期士人对商品经济发展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所起的作用。(4分)
(1)打破传统市商观念,认为市商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贵贱之分)。(2分)
人口增加使科举艰难;政局动荡,生计艰难,致使士人弃儒从贾。(2分)
诚信(不欺);重义轻利。(2分)儒家文化。(2分)
改变传统观念,弃儒从贾,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分)
受重农抑商观念影响,致富后买房置地,阻碍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分)
题目分析:(1)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等信息可以得出当时作者打破传统市商观念,认为市商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贵贱之分)。
(2)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由材料二中的“虽有一二幸进,然亦鲜矣”、“略以吾苏一郡八州县言之,大约千有五百人。合三年所贡,不及二十; 乡试所举不及三十”可知人口增加使科举艰难;由材料三中的“遭乱,乃弃学子业不治,就市廛卖米”可知政局动荡,生计艰难,致使士人弃儒从贾。
(3)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四、五”回答。由材料四中的“予以不欺为计。故吾日益而彼日损”可知是诚信(不欺)的理念;“不困人于厄,悉贷诸贫,不责其息”可知重义轻利。这种观念如果找其思想根源的话,只有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可以找到。
(4)题目要求“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明清时期社会对士商的看法和观念的改变,认为工商皆本,可知改变传统观念,弃儒从贾,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重农抑商观念影响,致富后买房置地,会阻碍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