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孔子的洒脱》,回答1—5题。 |
孔子的洒脱(周国平) |
(1)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
1.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2.对比论证,通过与基督教的一些主张的对比,说明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3.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指: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难得糊涂,通情达理。
4.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理。(或“重事功、重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