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选准人生的参照物

       ①人生是需要参照物的,有了人生的参照物,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什么是幸福快乐,什么是痛苦和悲伤;才能真正去感受人生,去品味人生。一个人只有选准了人生的参照物,才有快乐人生、幸福人生和精彩人生。

       ②然而,在人生的课题中,参照物的选择并不是那么简单,实质上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选准人生的参照物。一代廉吏张伯行有一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他秉着这句誓言,一生清正廉洁,从不收受下属的礼品,在当地老百姓中有口皆碑,为人们所敬仰,康熙称其为“天下第一清官”。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一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反之,如果一个人选错了人生参照物,其对待生活盲目攀比,永不满足,心理失衡,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卑劣的行为。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其家人收受他人贿赂1810万元,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妻自知罪责难逃而悬梁自尽,最终导致家破人亡。

       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以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为根本目的,将个人理想与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选准人生的参照物,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毛 * * 、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始终不渝地为全人类的和平与解放这个目标而努力,开创了伟大的事业。“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为了国家的富强,实现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我国的导弹卫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④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选准人生参照物的重要阶段。当前,在高度商业化和一些媒体不正确的导向下,社会上拜金思想严重,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比比皆是,这些都可能对青年人选择正确的人生参照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青年朋友更应该加强学习,自觉提高个人修养,根据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准人生的参照物。

       ⑤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对物质的追求。正当的、合法的物质追求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无可厚非的。

       ⑥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痛苦,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会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交给了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让我们牢记先哲们的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准人生的参照物,把握正确的航向,去谱写生命最美丽的篇章,让生命更精彩。

1、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2、细读第③段所举事例,根据画线句子的提示,在该段空格处补写一个事例,使论证更严密、更完整。

                                                                                                                                      

3、第⑤段能否去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4、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简要谈谈你会以什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并将怎样为之努力(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答案

1、作者认为将个人的理想与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这个伟大的目标相结合,并为之努力,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2、示例:袁隆平为了实现让所有的人都有饭吃的理想,几十年如一日,蹲在田间地头,孜孜不倦地钻研,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

3、不能去掉。因为第⑤段起补充论证作用,表明要正确对待对物质的追求,使文章论证严密。

4、“略”(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问题。(16分)

凹地人生

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凹地的最大特点,就是因为地势低而汇集了各方之水。李白有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何等的气势!大海若非出于凹地,又怎能容纳百川呢?

②“山谷取低势,故能纳万物。”老子在《道德经》中就特别推崇谷(凹地)的特性,认为它和道很接近了。到了现代社会,衍生出一个新词“凹地效应”,就是指某事务因为有了某些特征或优点,从而对另外一些事务产生一种吸引力,导致这些事务向这个地方聚集。

③凹地的特性是聚势,人生聚势的结局就是处世成功。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缘,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聚集一批好朋友,那么就让自己成为一片“凹地”。一个人只要具有“凹地”的特性,用不了多长时间,好事就会接连而来。

④处世“凹地”特征有哪些呢?

⑤一是谦虚。不骄不躁、不矜不伐、辞尊居卑、功成不居、功薄蝉翼、虚怀若谷……在中华字典上,表达谦虚之意的词语俯拾皆是。然而生话中这样的人却很稀缺。很多人常常在艰难的时候很谦和、虚心,而在成名之后就会变得趾高气扬。不仅再难进步,还往往因为自以为是而摔得鼻青脸肿。就此而论,可以说,战胜失败难,承受胜利更难。一项事业的成功,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努力进取、奋斗不息的过程,都是由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链条。如果小有进步即告满足,囿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那就永远无法到达胜利的顶峰。只有常怀谦虚之心,才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谦虚谨慎者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在取得初步成功以后继续向着新的目标前进。

⑥二是包容。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情早已传为佳话。要知道这“管鲍之交”,就是鲍叔牙不计管仲的自私,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等一系列“包容”的结果。林肯总统素来对政敌以包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些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是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把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包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三峡工

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以让你保持清

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故能广阔无比;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故能浩瀚无涯。受脾气性格、阅历视野、文化修养、生存环境的影响,人们表现出种种差异,甚至种种不足和缺点。能包容他们的个性,

宽容他们的欠缺,不仅是一种气度雅量,也是一种处世艺术。要知道,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最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会增加你的爆发力。

⑦三是聆听。有的人很受人欢迎,人人都喜欢与之结交。这种人,人缘特佳,凡事容易成功,其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善于聆听。在人们自我表现普遍化的今天,能静下心来聆听别人说话,已成为一种美德。多听有助于信息的搜集、人世的观察,还可以避免因多言而造成的差错。民谚说:“善于聆听的人是智者。”一个好地聆听者在任何时候都比一个谈话者更受人欢迎,就像磁铁吸引周围的铁屑一样吸引周围的人。 如果有人找你倾诉,你一定要认真、投入、耐心的聆听。因为这是他们对你的信任和依托,你的聆听对他们也是一种共享、慰藉、温暖和鼓舞。学会聆听是处世的一个重要法宝。即是你迫切地想谈其他事情,也不要着急。认真地聆听别人,直到他们把话说完。坚持下去,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⑧谦虚、包容、聆听,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凹地人生会很美妙。

小题1:阅读全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选文的1-3段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3:处世“凹地”的特征有哪些?(3分)

小题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请你为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字数30字以内)。(2分)

小题6:读完选文后,你有什么启示?(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