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钦命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伊为印发窑户执照事,案蒙前任总督部堂袁批,前司议详:宛平、房山二县已未开采煤窑,为数较多,且产煤山场但系西山一带。地方僻远,前设循环印薄,又经议停,则窑户之有无私开停闭及各窑有无藏 * * 等情,均难随时查考;应请照依提督衙门规定章程给照之例。每座印发司照一张。给与认采各商收执,自赴所认窑口,加工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详情给贴、输税。……如有窑夫聚集滋事,即赴县呈明究处;倘有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若彼此容隐不报,别经发觉,即照知情不报例,加倍议罪。并即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工人姓氏、年貌、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查核。造册过报查考。其报开窑座,如开采之后,有闭歇停止者,亦即随时禀报本县,查验确实,详明停闭。倘该商有藐玩不遵者,一经察出,定行照例详革究治不贷,须至照者。    

——邓拓“从万历到乾隆”《历史研究》1956年10期        

材料2: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3: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4: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5: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6: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材料1、2、3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4、5、6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6分)

答案

(1)现象:材料1反映了在采矿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材料2、3反映了在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现象: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式为了防范外敌,维护封建统治。

(3)联系:资本主义萌芽时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兴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它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统治;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影响:使得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也因此由先进变为落后,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填空题

2009年9月10日,温 * * * * 在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动力》的重要讲话。温 * * * * 指出,我们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城镇化作为战略重点。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要全面发展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温 * * * * 强调,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温 * * * * 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我呼吁要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在应对危机最困难的时候,我呼吁要充满希望,希望会带来力量。在当前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我呼吁务必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7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6分)

(3)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7分)

(4)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做法的正确性。(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