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力,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工匠,你不可能

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

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荀子·王制》可知这是考查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其中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茶 乡

  每当有客光临时,我那小女儿便会欢呼雀跃:“妈妈,我去拿茶叶。”于是,她摇摇摆摆地爬上方凳,从五斗柜上拿下茶叶罐。不一会儿,屋里便洋溢着淡淡的清香。

  “真香!”客人尝了一口,“这茶真够味,哪里的?”我便自豪地回答:“当然是龙井,我们乡下的。”

  那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竹村,坐落在杭州市郊的青龙山脚下。它是那样的不显眼,在一般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

  竹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那蜿蜒曲折的溪水便潺潺地由山上流入村前的青龙河中。河水是那样的清澈明净,连小鱼儿的追逐嬉戏也清晰可见。

  村后,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苍翠欲滴。那高大挺拔的是青竹,那纤巧细嫩的是茶树, 相互掩映,交织成一张翡翠丝网。

  春天,茶农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地摘春茶。姑娘们身背茶篓,迎着朝霞,踏着晨露,穿梭般地巡回在茶树旁。她们用那灵巧如钢琴家娴熟的十指演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大捧一大捧鲜嫩的茶叶装进了背篓。她们那绚烂的花衣裳点缀着明丽柔和的绿色海洋,引得那小蜜蜂看花了眼,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着的花朵儿。

  太阳升上了头顶,晶莹的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背篓快满了,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山歌在山坡与田头互相应和。水田里微波粼粼,蓝天、白云、青山的倒影映在水田里,明明白白的。插秧的小伙子用他那深厚粗犷的嗓音唱着“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花忙……”,姑娘们用那甜美悠扬的歌声应着“哥哥呀,上田下田勤插秧……”。小鸟儿也不示弱,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在枝头吱吱喳喳。空气中弥漫着早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落日的余晕映红了天空,小鸟归巢了,晚霞也回家了。村里家家的烟囱冒出缕缕青烟。蜿蜓的山路上晃动着姑娘们的衣衫,小扁担吱嘎吱嘎地响着,把一担担冒尖的新茶挑下山来,焙制成驰名中外的龙井。

  每当我品尝这甘醇晶莹的碧茶时,心中便涌起阵阵乡思,我想起了那弯弯的青龙河,高高的青龙山,心灵手巧的采茶姑娘们……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霞(zhāo cháo) 应和(hé hè) 弥漫(mí ní) 隐没(méi mò)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  )山(  )野 (  )(  )粼粼 不(  )示(  )

郁郁(  )(  )   (  )(  )可见 (  )人心(  )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

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竹村”,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意思转折

C.意思递进

D.声音延长

5.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太阳升上了头顶,晶莹的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   )

(2)她们用那灵巧如钢琴家娴熟的十指演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

(3)小鸟儿也不示弱,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在枝头吱吱喳喳。(   )

6.作者写姑娘们采茶时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