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2月5日公布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方案》),《方案》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某校高三(2)班以《税费改革与汽车行业的生产与消费》为题分组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组同学就《方案》的实施对国内汽车生产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除赞成油价税费改革方案的人以外,还有人提出了如下建议:①国家对汽车等相关行业给予高额补贴;②进一步提高燃油税率;③利用国际能源价格下降,加大石油进口;④大幅度降低我国成品油油价。

第二组同学就《方案》的实施对国内汽车消费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如下情况:

将减少用车频率的持观望态度的购买小排量车型的购大排量车型的长期使用电动自行车的
42.22%17.6%33.1%6%18.1%
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汽车市场销量锐减,国内汽车销售市场不景气,汽车行业的“严冬”正在来临。

第三组同学通过网上查阅,收集了如下信息:《方案》起草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基层实际,几易其稿。2008年12月5~12日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各类反馈意见48643条。他们认真研究吸收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完善了《方案》。

(1)假如你参加第一组同学讨论,请选择其中一项建议,研究其合理性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2)随着《方案》的实施,针对第二组同学的调查结果,请你为汽车行业的突围下招。

(3)第三组同学收集的信息,对我们求索真理有何启示?

(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课题内容研究的社会价值。

答案

(1)围绕其中一项,简述合理性和负面影响各一点,即可。

措施合理性(2分)负面影响(2分)
通过宏观调控,调整利益关系,有利于暂时渡过难关。容易形成行业的长期依赖心理,不利于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会影响消费者利益;不利于扩大内需。
利用两种资源,弥补我国资源短缺。容易受国际油市震荡影响,加大我国经济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加石油进口依存性;不利于资源的合理而有效地利用。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油价下降必将加剧CPI的快速回落,可能导致从通货膨胀走向通货紧缩,影响石油企业的发展。
(2)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和支持汽车行业发展。(2分)②企业要自主创新,积极打造自主品牌;促进汽车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小排量汽车生产。(2分)③消费者应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同时应注重绿色消费、科学消费。(2分)

(3)①实践决定认识;(2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2分)因此,要做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分)。

(4)答案中如出现“公平”、“节能”、“环保”、“结构调整”、“引导消费”等词眼,即可得满分。(2分)

答案中如出现“公平”、“节能”、“环保”、“结构调整”、“引导消费”等词眼,即可得满分。

综合题

阅读材料,请回答:(16分)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对士的需要激增,于是平民中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也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私学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剧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坛……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3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在这两种制度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的特点。(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