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材料一: 2008年1—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单位%)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
杭州市 | 上涨5.3 | 上涨7.0 | 上涨7.4 | 上涨7.3 | 上涨7.3 | 上涨7.0 | 上涨6.9 |
全国 | 上涨7.1 | 上涨8.7 | 上涨8.3 | 上涨8.5 | 上涨7.7 | 上涨7.1 | 上涨6.3 |
材料二: 2008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两个“联动机制”:《杭州市区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意见》与《杭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品价格浮动补贴办法》,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两个“联动机制”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1)分析材料一(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4分)
(2)请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3分)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杭州市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10分)
(1)2008年上半年杭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较快,食品价格上涨远高于CPI上涨,说明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原因;(2分)但分别低于全国和浙江省CPI同比上涨的平均水平,而7月份CPI同比上涨幅度略高于全国的CPI同比上涨幅度。(2分)
(2)材料一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是材料二中出台物价补贴两个“联动机制”的直接原因,两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3分)
(3)①影响人们生活。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但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给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4分)
②调节生产。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农产品的生产。(3分)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刺激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产品供应的增加。(3分)
注意:其中综合评价分占1分;综合评价标准:如果能正确运用所学理论,从具体材料出发,紧扣题意,阐述合乎逻辑,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且书写整洁条理性强。给1分。否则,不给综合评价分。
解析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