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表题

习 * * * * 指出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就是中 * * 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 * * 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3分)

时 间重大事件
1921年7月中 * * 党诞生
1945年8月______胜利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底______完成
1978年底______召开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始复兴”、“制度确立”、“伟大转折”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6分)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 * * 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抗日战争,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3分)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 * * 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 * * 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从此步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分)

(3)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亦可,3分)。

本题考查的是中共的历史活动,(1)根据时间1945年、1956年和1978年即可答出(2)根据所学答出抗日战争、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即可(3)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合理即可。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 盘绕

B 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 了解

小题2: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3分)

A何为其然也?       B 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 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小题4:用“/”为文中句子断句  (3分)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10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分)

                                                                                

(3)吾何为不豫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