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问题。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本段文字主要运用_________论证方法。

2.本段文字集中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的著作曲解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死读”和“活读”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原文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事例论证(例证法)

2.读书要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

3.他读书不虚心,没有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4.“死读”是指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活读”是指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小说,完成1—5题。
山的泪流满面
       山的家很穷。山的家在邙岭深处,没有院墙,没有瓦房,只有一眼窑洞,小时候山和两个弟弟夏天总是光着身子,没有裤子穿,如同满山乱蹿的猴子。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到了必须穿裤子的年纪,因为山要读书了。山把书读得琅琅上口,也把嗓子调得音色纯正。放学的路上,山在丛林间走过,总要和树上的鸟儿对歌。山想,鸟儿有漂亮的羽毛,而自己却没有整洁的衣裳。山经常这样伤感。少年的山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忧愁的种子。
       后来,山考上了县里的戏校,背走了家里仅有的一床棉被,去了县城。山不知道,他走了以后,家里人将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用功学戏,很快就成了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经常表扬山,同学们也都喜欢山。可山总是昂不起头来,因为山发现,自己还缺少一条棉褥。山每天睡觉的时候,只能在床板上铺一条粗布床单,山知道棉褥柔软而温暧,山很想让娘做一条棉褥。但是,山无法向娘开口,因为他已经卷走了家里惟一的一床棉被。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最终还是向娘说起了想要一条棉褥。因为山回家的时候,看见家里又添了一床棉被。尽管被面是由碎布拼接而成的,但家里毕竟又有了棉被。山想,娘是有办法的。于是,山对娘说,戏校的夜晚很冷很冷,他真的需要一条棉褥。娘的目光里透着艰难,但娘还是答应了山。山的弟弟“呼啦”一下冲到山的面前,弟弟指着那床棉被说:“哥,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山发愣,山摇头,娘“啪”的一巴掌将弟弟扇了个趔趄。弟弟不再吭声,逼视着山的眼睛。山永远都忘不了弟弟那鄙视的目光。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终于得到了一条棉褥。娘把家里那床棉被拆开了,从里面掏出一些陈旧发黑的棉花。娘又找来了一些不规则的布片,拼接成褥里、褥面。山充满了惊奇。山不明白,棉花为何那样脏,布片为何那样碎,而且还都有火烧的痕迹。山不能问娘。娘一边缝制棉褥,一边悄悄流泪。娘对山说,她还有地方找棉花,她会让家里的棉被重新厚实起来。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背着娘缝制的棉褥,回到了县城。山后来从弟弟的嘴里知道了那些旧棉花和碎布的来历。村里养着几个“五保户”,他们都是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村里给他们养老送终,谁死了,就把谁用过的东西烧掉。山的娘从火堆里抢出来一些衣服和被褥,剪剪撕撕,整理出来些棉花和布片。人不走到绝境,是不会想出这种办法的。山无法想像,娘是怎样扑灭熊熊燃烧的火焰,又是怎样悄悄地将这些东西拿回家中的。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山的戏校生涯,就是睡在这样的棉褥上度过的。棉褥是温暖的,山能感觉出母爱的热度。山从戏校毕业后,成了出色的演员。后来。山又改行搞起了戏剧研究,山的研究成果颇丰,却总也离不开悲壮与苍凉的主题,山说:没有悲壮与苍凉,便没有良知,戏剧的本质是良知……我爱惜自己的悲壮和苍凉,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和翅膀。山经常出现在豪华饭店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山在论述悲壮与苍凉的过程中,总要提到自己的光屁股童年和那条充满母爱的棉褥。
       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
                                                                                                (选自2003年3月28日《教育时报》)
1.结合内容说说少年的山“伤感”和“忧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山向母亲要棉褥时,弟弟为什么“鄙视”他?弟弟鄙视他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几次暗示了娘的被褥的来历,请在原文中摘录其中任意两句话(或短语)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每当说起这事,山都要泪流满面”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山的成长过程或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说说山研究的“悲壮与苍凉”的意义是什么?
   (不得超过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某建筑公司2013年发生如下业务:

(1)自行建造相同规格的商品房5栋,该商品房工程成本共计26000万元,商品房完工后,将其中1栋对外销售,取得销售收入5800万元;1栋无偿赠送给关联企业;2栋对外出租,当年每栋收取租金20万元;1栋转为企业固定资产自用。

(2)承建甲企业办公楼项目,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工程价款共计11500万元(其中劳动保护费20万元、临时设施费15万元),甲企业提供设备价款800万元,因项目提前完工建筑公司另取得提前竣工奖20万元。(3)承建乙企业员工宿舍楼项目,合同约定工程价款共计6480万元,其中:工程所耗用的水泥预制构件由建筑公司非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提供,价款1220万元;其余建筑材料由建筑公司购进,价款3400万元;建筑工程劳务价款1860万元。

(4)丙企业长期拖欠建筑公司工程价款6000万元,经双方协商进行债务重组,丙企业将其一栋商品房抵顶工程价款。该商品房原价3000万元,已提折旧1000万元,评估价4000万元,丙企业另支付银行存款2000万元。建筑公司对该商品房重新装修后销售,取得销售收入6400万元,发生装修支出600万元。已知:建筑劳务成本利润率为20%,装饰装修劳务成本利润率为1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建筑公司业务(2)应缴纳营业税()万元。

A.345.6

B.355.6

C.346.6

D.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