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甲)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乙)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颇为深刻。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请写出甲、乙两段的中心论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比较甲、乙两文在运用论据类型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乙文划线的句子为例,分析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所学知识,再写一句名言或举一个典型事例论证乙文的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你有类似的体会吗?请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例子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文: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

  乙文: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2、共同点:两文都采用道理论据。不同点:乙文还采用事例论据。

3、分析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其中一个即可。(示例:如“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采用道理论证,鲜明有力地证明了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

4、分析“一般”“往往”其中一个即可。(示例:一般表示普遍的说法,并不排除特殊的说法,使说话留有余地。)

5、示例:

(1)名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2)事例:亚里士多德对地球中心说反复质疑,不断探索,最终确立太阳中心说。

6、要有实例并能自圆其说即可。(示例:生病时,不愿去看医生,相信医书上的药方,胡乱吃药,导致病情加重。)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14分)

甲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④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太祖时宰相。②阖:关上。③薨:去世④龌龊循默:对人嫉妒刻薄。

小题1:给乙段文字划线部分加上三处标点。(2分)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浊浪空:    春景明:

为相:      奏荐某人为某官: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2分)                                                               

小题5: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读《论语》使赵普获得了哪些益处?(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