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景.

情景一: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作为选举人,你参与某选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妈妈说:"选谁都无所谓,我替你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情景二:第九届亚洲艺术节9月在南通拉开帷幕,承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文化活动,在南通历史上是第一次.艺术节的主体是全市市民.决策部门就提升市民素质、改善市容环境等向市民征集建议。

情景三:你的同学张某因为家中拆迁问题对当地政府的一些做法不满,在网上发帖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的同时,还准备请人"教训"他们。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情景一中,你同意妈妈的观点吗?为什么?

(2)情景二中,你想对决策部门提出建议,你会通过哪些具体途径?

(3)情景三中,张某的做法属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样的参与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4)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启示?

答案

(1)不同意。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认真参加选举,才能选出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人。

(2)在政府网站留言、给市长或政府职能部门写信、参加听政会、参加各类公众征集活动等。(如回答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政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也可)

(3)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遭到损害……。

(4)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重视实践,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本题通过创设情景,综合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形式和基本原则。作答时应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注意回答的全面。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令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 * * 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