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拔苗助长,事与愿违》,完成下列各题。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崔宇
  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
  ②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倘若施用外力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卡尔就是这样一个被毁的天才。少年卡尔在父亲的强迫下,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被父亲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成就,卡尔8岁学习大学数学,11岁大学毕业。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父亲更是一心想使他早日成名。然而不久,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做了办事员,远远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③教育抢跑的不利影响不客忽视。抢跑将扼杀弦子的兴趣和智慧。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如果家长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讲究教子成才之术,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④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画师,当幼小的徐悲鸿要求学画时,父亲温和地拒绝了:“要想成为一个画家,先要好好读书。”两年后,9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终成一代大师。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这个规律为依据,先了解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培养他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选自《家长的革命》,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有改动)
1.作者认为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有何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第②段是怎样论述作者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

2.首先,以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作比喻,论证不当的教育会偏离培养轨道,然后,举卡尔的事例加以证明。(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B型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青春永驻的秘方并没有隐藏在世界上哪个神秘的地方,而更像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细胞里,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在一个特定的基因里。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对90岁以上的老人的基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99%以上的情况下,这些90多岁老人的基因功能完全正常,也就是说,他们的基因都能够指挥指定的细胞产生适当的蛋白质。老年人的基因和新生儿的基因几乎能够同样发挥作用。那么,如果老年的基因和年轻的基因同样有效,为什么我们还会衰老呢
芝加哥市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们已经初步找到了答案,但他们还不是很确信。他们提出,衰老的秘密可能就在一个名叫p21的特定基因上。分子基因学教授伊戈尔罗宾逊启动了人体细胞内的p21基因,并分析了它对上千个其他基因的影响。他惊奇地发现,那些受影响的基因变成了平滑粒状,并且停止了生长。换句话说,它们衰老了。
“这种模式非常惊人,”罗宾逊说道,“启动了这个基因,就造成了无数个其他基因的重大变化,而这些基因都与衰老和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发生关联。”罗宾逊的同事们发现,p21有选择地对40种人们已知的参与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基因进行抑制,这样就马上让生长停止下来。与此同时,它促进了50种其他基因的活动。这些被p21刺激起来的基因之一就与早老性痴呆病人脑中发现的动脉粥样斑的成分相关。其他的基因则产生各种蛋白质和酶,直接引发动脉硬化症和关节炎。
癌细胞都有一个不寻常的特征,那就是它们是不死的。[ ]能够得到营养,它们就不停地分裂。健康细胞却不是这样的,在它们的染色体末端都带有一个类似定时器的结构,它限定了一个细胞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次数。这些定时器被称为端粒,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为你的鞋带末端的塑料帽,它们可以防止鞋带散开。每次细胞分裂时,这些端粒就会被挤掉一点,当端粒完全掉落之后,细胞就停止分裂了。
癌症正是在这个环节上乘虚而人的。在九成以上的癌细胞酶中,人们发现了一种叫作类端粒的化合物,它能够自动替代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上所掉落的部分,这样端粒就不会消失,癌细胞就可以不断地分裂。如果健康的细胞也能够产生出类端粒的话,可想而知正常的细胞也可以变为不死的。由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名叫根隆的生物技术公司共同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文章第四段的[ ]处该补入的最合适的词语是( )。

A.如果

B.只要

C.因为

D.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