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1)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6分)

(2)    材料二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3)    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3分)

答案

(12分)(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6分)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3)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分)

题目分析:(1)注意提取信息,材料一工“就官府”是工商食官使然,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自然要“就官府”;商以贸易,故“就市井”;材料二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反映了苏州的民办手工业织机已有一定发展。

(2)材料二的大意是有五亩地的人家,在墙下种植桑树,妇女养蚕,那么老人就可以穿上丝帛了,因此可以得出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注意材料三信息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说明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历史材料解析题是比较常见的试题类型,但由于此类题型的材料,通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这就加大了学生理解材料的难度,从而影响到答题的效果。因此,提高历史文言文材料解析题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此类历史材料题呢?

 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破除对此类试题的惧怕、厌烦等消极心理,积极正确地面对这类试题。当考题中出现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字句时,我们可以不必把注意力集中这些字句上,而应从总体上去思考,这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

 其次,解答历史文言文材料题的切入点应放在材料的出处,根据材料的作者、时代去推敲和教材连接的部分,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问题进行定向思维,组织有效信息准备答题。

 再次,要抓住材料中所给的关键词,找出材料所述内容或者观点的核心部分,辨别观点是否正确;代表哪个阶级或社会层面的利益;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如何;对现实有哪些启示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最后组织答案,做出回答。下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