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表1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2004年39.2%
2005年37.9%
2006年37.7%
2007年37.1%
农村居民2004年49.1%
2005年47.7%
2006年46.2%
2007年45.6%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40%~50%者为小康;30%~40%者为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

表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城镇居民2001年6860元
2002年7703元
2003年8472元
2007年13786元
农村居民2001年2366元
2002年2476元
2003年2622元
2007年4140元
        

图1 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单位:元)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图表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

⑵上述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⑶温 * * * *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宣布,“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答案

⑴表1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农村居民刚刚进入小康;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表2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正在扩大。图1显示:我国农村人均税费负担包括农民上缴的税收和费用两个部分,以税收为主;2004年农民人均税费从类型看,越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税费负担越重;越是以种粮食为主的农民,税费负担越重。⑵从表1与表2之间的关系看,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低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相关关系,城市恩格尔系数比农村低,是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多。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高,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少。从图1与表2之间的关系看,2004年农民所缴纳的税费人均虽然不足70元,但相对于农民较低的收入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注:考生亦可从图1与表1关系的角度回答本要点)⑶温 * * * * 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是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

此题也是表格题,主要考查恩格尔系数,据此应该首先明确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应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两个表格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过重的税务负担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取消农业税改变了千年来种田纳粮的税务体制,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问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愈工。然则非诗之能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   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凡士之其所有蕴:藏

B.犹从书辟:征召

C.为十卷次:依次

D.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掇:采取,择取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盖愈穷愈工于其身也,耻师焉

B.辄抑有司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为文章皆出于此乎

D.索于其家坐法华西亭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以歌咏大宋之功德

D.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小题4: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例:假舟楫者,非能

A.然则非诗之能

B.往往探其奇怪

C.出语已其长老

D.辄而藏之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开篇提出世人的看法并加以分析,段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B.梅圣俞孩童时就显露出诗歌才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问后,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但他不求取悦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歌,感叹已经二百年没有这样的杰作,却没有向朝廷推荐梅圣俞,使其得到任用。

D.这篇书序主要论述了梅圣俞的诗歌艺术,同时表达了对梅圣俞虽才智超群却未能“得用于朝廷”的惋惜和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