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1)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受予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

临行泻君赠,勿薄细辟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①                    ;《姚秀才受予小剑因赠》,则是以②       比喻③                         。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答案

①受压抑的正义感(为本体)②流水(喻体)③古代传下来的宝剑(本体)。

《偶书》是一首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这是怎样一把刀,又为什么受到磨损呢?这是因为作者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欺压,正义的人受排斥,多才的人受冷遇,贫穷的人受勒索,每当这时,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诗人以“磨损”的刀比喻胸中受到的压抑的正义感。也把自己心中复杂的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艺术手法可谓高妙。

《姚》诗的独特之处在于通篇以水比剑,“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说得口语化,而颇有诗味:诗人不直说这是一把古代传下来的明晃晃的宝剑,而说成是“一条古时水”,不直说宝剑“拿”在我手里,而循着“水”的比喻拈出一个“流”字,很显然诗人是以流水来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使原处在静态中的物获得一种富有诗意的动感。

本题是诗歌鉴赏题中对诗中艺术技巧的鉴赏,而实质是对诗中修辞格的理解。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