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文答题。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入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请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_______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_______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濯,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1.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文中第⑦段抽出来的,它应放在甲、乙两处的哪一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从香菱学诗谈起”,在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谈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划分本文的结构。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列举了许多名人的事例,如果把第⑤段和第⑥段的例子交换一下,可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怎样才是虚心好学呢?(或:怎样做才算是虚心好学呢?)

2.谦逊(或:谦虚虚心)雅量

3.乙处;与上下文衔接,过渡自然。

4.从“不耻不知、不耻下问、不耻相师”三方面来谈要“虚心好学”。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不可以,因为马克思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不耻不知”的道理,贾思勰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不耻下问”的道理。

(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牛郎来电

亲爱的地球大姐:

(1)一年一度的乞巧节又快来到了。

(2)我和织女星虽离地球有若干万亿公里之遥,但我们和地球的友情是很深的。在古代,地球上就已流传着很多我和织女的传说和故事。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人们遥望天河,看我和织女是否在鹊桥相会。妇女们还举行所谓“乞巧”活动,希望我和织女能给她们带来幸福。宋朝人在一首《七夕》的诗里还写着:“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现在,我有必要在这个电报里,向您说明一下我俩真实的身世。

(3)我和织女星不是人,更不是神,而是恒星世界中的两颗星星。每当夏夜,地球上的人“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正对着头顶的一颗散发着青白色光的星,它就是织女星,属天琴星座的成员。它的近旁有四颗小星,形状跟梭子一样,称为梭子星,被人们传说为织女丢掉的织布梭子。我名叫牛郎星,又叫河谷二,发出带橙黄色的光,位于天河的东南方,与织女星遥遥相望。我的两旁各有一颗较暗的星,与我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人们叫做“扁担星”,又叫“三星”。两千五百多年前写成的《诗经》中,就有“三星在户”的诗句。神话传说这两颗星是我挑在肩上的一双儿女。其实我和这两颗星都是天鹰星座的成员,并不是父子关系。在地球上看我和织女星好像有一“河”之隔,其实我俩相距155万亿公里。即使坐上现代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飞机,以每小时3520公里的速度飞往对方,也要五百多万年才能到达。因此我和织女星从来没有会过面,更谈不上七夕相会了。

(4)人们在地球上看我和织女星,只不过是两颗很小的亮点子。实际上我们是比太阳体积更大、能量更高的星球。我的体积比太阳大2.7倍,表面温度是85000C;织女星的体积就更大了,大约是太阳的10.6倍,表面温度达到100000C。为什么你们看我们这对“庞然大物”只有那么一星点呢?这是因为相距太远了。我离地球148万亿公里,合15.7光年,这一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90多万倍。织女星离你们就更远,相距255万亿公里,合27光年。你们地球上今天晚上看到我的光,是我在15年前射出的;同时看到的织女星的光,是27年前射出的。

(5)我是一颗急速自转星,自转周期大约6小时,我正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向地球奔来。织女星也正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向地于接近。地球上人类发射的火箭也难赶上我们。因为我们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太远,所以觉得我们在天空中的位置长期没有变化。

牛郎星 公元1988年拍发

地球大姐按:此电报于公元2004年收到

1、本文采用第 人称,讲述了牛郎星和    星的真实身世。我们知道了这两颗星都是   (行星 恒星 星座),我们也知道了一年一度的乞巧节是农历          

2、联系文章,理解《诗经》“三星在户”诗句的意思。

答:                                                                      

                                                                              

3、联系宋朝人的《七夕》诗,理解古代妇女们举行的活动所谓“乞巧”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古代人民怎样的美好心愿?

答:                                                                      

                                                                              

4、文章落款及地球大姐按语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答: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