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结合更为紧密

C.景德镇是青花瓷的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青瓷,东汉时青瓷发展有了突破,魏晋南北朝时南北各地烧制青瓷更为普遍,瓷窑增加,种类繁多,质量进一步提高,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各具特色。东汉已经出现早期的白瓷,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唐代达到极盛时期。其中以邢窑白瓷为代表,与南方地区越窑青瓷相匹敌,世称“南青北白”。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选项A是错误的。青花瓷要晚于青瓷、白瓷。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 * * ,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于娄公所舍:屋舍

B.非特深山之中特:特别

C.叠足以登垅断叠足:脚踏着脚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意:意义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其以我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无乎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小题3:下列四句话,最能代表作者对娄公评价的一句是

A.娄公是“初机之士,信道未笃”的山林小隐。

B.娄公是“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的假隐士。

C.娄公是“鬻书以为食”“以诗酒游诸公”的古之隐士。

D.娄公是“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的隐士。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借韩伯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的看法,同时对娄公之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3分)

(2)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2分)

(3) 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