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

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

灾难导致部分灾区农业减产。

材料二 当玉树地震发生后,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灾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

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截至5月8日,中央财政下拨青海抗震救灾资金7亿元人民币,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学校复课、损毁设施修复等方面。

材料三 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自然矛盾日益

凸显。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1)减灾意味着增产,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量,就等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防灾减灾不仅更经济,而且更人道。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应该如何有效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财政的作用。(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人类应该如何成为自然的朋友?(10分)

答案

(1)我国政府是人民旨意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做好防灾救灾工作。(2分)政府应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做好灾好重建工作,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分)政府应履行文化职能,不断提高人们防灾救灾的技术和意识,减少灾害损失;(3分)政府应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设施,更好地应对灾害对人类的影响。(3分)政府还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己应对灾害的行政能力和领导水平。(1分)

(2)财政可以调节资源的配置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央财政下拨7亿元救灾款,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从而尽快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4分)

财政有利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救灾款用于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学校复课等,有利于灾区社会事业受到最小冲击。(3分)

财政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救灾款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有利于稳定人民的生活,更好地重建家园。(3分)

填空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