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周国平

  ⑴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很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⑵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作为对比,近百年来,中国学者纷纷谈论和研究西学,但是,不必说在西学造诣上名冠欧美,即使能与那里众多大学者平起平坐的,可有一人?

  ⑶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⑷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玄奘“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请细读第一段,说说哪三处地方能具体表现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诚如文章末段所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精神伟人被电视剧等形式“娱乐化”了,对此等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不该提倡;但也有人认为,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介绍伟人未尝不可。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民族应该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或“忘记玄奘是可耻的”也对。

2.①“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或: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②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③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遭他婉谢。

3.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回答示例】不赞成。因为玄奘等精神伟人,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思想巨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然而精神伟人一旦被“娱乐化”之后,往往会因为历史真实的被抹杀,而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仅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也不利于我们个人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发展。我们应该循着历史的真实去了解他们,吸收他们的思想精髓,这样才更有利于个人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某校高三(1)班开展了“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党和政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大家围绕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展开了讨论。

(1)有同学认为,“只要实现公平分配,就一定能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

随着探究的深入,同学们发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我们党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宏观调控,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2)我们党在应对形势变化时是如何自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言献策

大家在探究中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青少年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因此,同学们在全校进行了一次“文化消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感觉文化市场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书本中宣扬的道德标准往往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现存在着矛盾;许多主旋律作品人物和事件模式化,缺少吸引力;大量的远离现代生活的宫廷片和搞笑片充斥荧屏;媒体盛行“拿来主义”,开放性有余,本土化不足等。

(3)针对上述文化问题,请你就如何“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