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职工将其珍藏多年的宝贝传给了他的后人:十本记录着他一生工资收入和支出的笔记本。正在读初中的孙子翻看这一传 * * 时,发现这样几个数字:1966年全家全年总支出360.4元,其中购买食物用去了180多元,全家一年买新衣服3件,用去了28元。两项合计占全年总支出的60%多。2005年,全家总支出38 000多元,而用于衣食的消费占总支出的不到20%。
用于衣食消费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怎么会下降了呢?难道2005年的消费水平还不如1966年吗?请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1)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在经济学上叫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消费结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表明人们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所占比重上升。
(2)材料中的一家人,在1966年,大部分支出用于解决温饱问题,是经济水平不高、消费水平较低的表现。2005年用于衣食消费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到20%,说明了这一家温饱已经解决,消费结构得以改善,消费水平得以提高,开始向小康过渡。
要求灵活运用消费结构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