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飞行,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迈出第一步,也推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如首次采用大角度机械扫描天线、首次使用紫外月球敏感器、首次设计出卫星奔月轨道等。

辨题:人按照一定的目的、想法就可以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料。

答案

上述观点是片面的。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际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案和行动步骤等。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表现。这是题目的合理性。

(2)但是,人们要按照一定的目的、想法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料,还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表现。

(3)人们要按照一定的目的、想法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料,还必须付诸于实践,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科学家不断验证、反复实践的结果。

这是一道典型的理由不全型辨析题。这类辨析题通常由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前提是结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命题通常认为,结论要成立必须要有这个前提,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命题存在的问题是条件的残缺,没有看到结论要成立还需其他条件。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1)请研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能成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

  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伺候智障的妻哥。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

  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几十年来,月收入仅30元的他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场。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艰辛,使他管护的森林,不曾有一起乱砍滥伐的案件和森林火灾事故发生。

  材料三:郑定祥,一位力哥。在与雇主走散后,守着两包价值两万余元的崭新羽绒服,忍着病痛折磨,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中,寻找雇主十四天。当雇主给他感谢费时,他婉言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考示例,为下面材料中的候选人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

示例:

  材料:郑定祥事迹(见材料三)

  推荐语:“缺钱不缺德”,贫穷不失信;两包羽绒服,一颗朴实心。风雪中的坚持,让冬天不再寒冷。

  材料:重庆黔江区某村小学生小张,父亲因矿难瘫痪;妈妈外出打工,一去就没了音讯;爷爷奶奶相继病逝……小张不仅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穿越崎岖的山路独自上学,还得担负起照顾爸爸的重担。他常安慰爸爸:“爸爸不哭,我们都是男子汉……”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定两个问题。

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