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一条□长6厘米,□里应填[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答案

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南皮许南金先生,最有胆。在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见北壁燃双炬,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中箕,双炬其目光也。友股栗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君来甚善。”乃携一册背之坐,诵声琅琅。未数页,目光渐隐;拊壁呼之,不出矣。又一夕如厕,一小童持烛随。此面突自地涌出,对之而笑。童掷烛仆地。先生即拾置怪顶,曰:“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怪仰视不动。先生曰:“君何处不可往,乃在此间?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即以秽纸拭其口。怪大呕吐,狂吼数声,灭烛而没。自是不复见。

  先生尝曰:“鬼魅皆真有之,亦时或见之;惟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则此心自不动耳。”

1.对文章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箕,双炬其目光也。”——他仔细看时,原来是一个人的面孔从墙壁中显现出来。这面孔像簸箕一样大,那两个火炬是从他的眼睛发出来的光。

B.“友股栗欲死”——他的那个朋友吓得要死,屁股直发抖。

C.“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我听说海上有专喜臭味的人,您恐怕就是的吧?我可不敢辜负了您辛苦赶来的好意。

D.“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这蜡烛正缺个烛台,您又来得正好。

2.先生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段蓝天,好些日子没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

路易居•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他没想到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年纪,就永闭了眼睛。1927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欧的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见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见的日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这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

我也像发布里那样地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

十几年来,不打伞在雨下走路,这样的事在我不知有过多少次。就是在1927年,当发布里抱怨缺少阳光的时候,我还时常冒着微雨,在黄昏、在夜晚走到国葬院前面卢梭像的脚下,向那个被称为“18世纪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个年轻异邦人的痛苦的胸怀。

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了熬煎,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发烧的脸。

水滴从头发间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服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我的脚认识路。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

我脸上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

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借雨洗愁”了。

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

作者说:“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其中“不健全的性格”指的是()。

A.①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②常常想借雨浇熄心火

B.与世无争

C.高傲

D.脾气大,难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