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淮北某高中高三(4)班成立了《淮北的城市转型和文化建设》研究型学习小组。让我们一起 参与其中。

【感受转型】

近年来,淮北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为主线,逐步改变了过去“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非煤产业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比“十五”末提高28.5个百分点。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9%,低于国家的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00元,农民纯收入人均达5 337元,平均增长分别为11.9%和14.4%。“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到民生工程项目上的财政资金达29亿元,年增长幅度达75%,惠及全市200万城乡居民。淮北又是皖北地区最稳定的城市,群众安全指数连续两年保持在95%,荣获“安徽省省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先进市”称号。

(1)依据材料分析淮北市成为皖北地区最稳定城市的经济原因?(10分)

【体味文化】

十五年磨一剑,淮北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动员民众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近年来,累计建成137个农家书屋,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淮北市先后与央视联合摄制了反映淮北人民生活的《父亲》、《大哥》、《大姐》、《大嫂》等多部电视剧,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等荣誉,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在“中国好人榜”评选中,全国上榜人数为2 695人,安徽省325人,淮北市有50人入选,入选率列全国第一。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淮北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是怎样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

(6分)

【反思探究】

(3)在以上“感受转型”和“体味文化”的探究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哲学启示?(8分)

答案

(1)淮北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社会稳定奠定物质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淮北积极落实就业政策,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淮北重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有助于协调人们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淮北市增加民生投入,惠及城乡居民,发挥了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2)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理解并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摄制多部电视剧;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文化创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育文明风尚。(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3)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发挥正确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每点2分,共8分。考生的回答若言之有理,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配伍题 B1型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