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2009年9月下旬,南京某中学发展“H1N1”甲型流感疑似病例,为阻断“甲流”传染扩散,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该校中学生实施隔离,要求校内学生在校接受为期两周的医学观察,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量满足被隔离人员的生活需要。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假设你的一位亲戚的孩子在该校就读,他因学校不能上课而对隔离产生了抵触情绪。现在亲戚恳请你通过电话说服他安心接受医学观察。请你写出你准备劝导他的通话内容要点。

答案

从法律角度指出,应履行接受隔离、防治“甲流”的法定义务。从道德角度指出:应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6分)

考生如在谈话要点中,有询问同学近况,表达问候、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帮助等情感交流方面的内容,可给予加1分,建议同学做好心里调适,可给予加1分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目前,制造微型电子元件的方法一般是从大块的半导体材料上切割下所需要的原料,然后在上面刻蚀出电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安杰拉·贝尔彻等人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的新研究成果使制造更复杂、更精密的电子元件成为可能。
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制造半导体纳米晶体的技术。半导体纳米晶体是一种分子团,仅有几纳米大小,比目前微电路中使用的晶体管小得多。一块纳米晶体能够充当一个开关或一个存储单元,将它们组合起来就能制造出电子元件。但纳米晶体比细菌还小,如何对它们进行挑选、传送和拼装等操作呢在生命体中,有时候一个细胞会发送出一个小型分子团,蛋白质则像“交通工具”一样将其运送到另一个细胞。科学家想,如果给蛋白质装备能选择不同半导体材料的分子,就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对半导体纳米晶体进行操作。
贝尔彻等人通过化学反应随机产生了约10亿种不同的多肽分子,从中筛选出了那些能与半导体材料表面结合的分子,然后对这些分子进行结构改造,使其与半导体的亲和力更强。经过5轮筛选和培育,他们已经获得了能与镓砷半导体紧密结合而不与硅等其他材料结合的多肽分子。
理论上,将这种多肽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就能从半导体材料“仓库”中挑选出镓砷纳米晶体,运送到“建筑工地”,添加在未完成的“建筑物”上。如果进一步筛选出与其他半导体材料或掺杂剂结合的多肽分子,就能组成一支完整的“施工队”,从事微电子元件的组装工作。不过专家表示,这一技术离实用化尚有相当长的距离。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掌握了制造半导体纳米晶体的技术,就可以制造更复杂、更精密的电子元件

B.贝尔彻等人通过5轮筛选,得到了能与镓砷半导体紧密结合的多肽分子

C.有了能与镓砷半导体紧密结合而不与硅等其他材料结合的多肽分子,并筛选出与其他半导体材料或掺杂剂结合的多肽分子,就可能从事微电子元件的组装工作

D.组装微电子元件技术还没有完善,因此这一技术不能进入应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