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行业也存在潜在产能过剩问题。我国钢铁产能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高达1030万吨,闲置生产能力就有260万吨……国家发改委决定2006年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材料二: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12月国家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99类高能耗、重污染、安全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将被限期淘汰。此外,还涉及鼓励类539条,限制类109条。凡是符合节约能源和资源,能够综合利用的一些项目,特别是一些采用高新技术来降低能耗的项目都列入鼓励类。
回答问题:
⑴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政府将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的哲学依据。(16分)
⑵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8分)
⑴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解决问题。国民经济各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各部门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②解决产能过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体现出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否则就会损害整体功能。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重污染、安全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促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结构,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每点4分)
⑵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运动发展的规律(价值规律),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要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利用对规律的正确认识预测经济运行趋势,采取科学管理方法,加强宏观调控,限制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1点3分,第2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