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材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某市二中高三(4)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

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1)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

(2)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6分)

答案

(1)“废水不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就能够变废为宝。(6分)

(2)①增强全体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其哲学依据是: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②更换节水设备和器具,减少水的浪费。其哲学依据是:要重视量的积累。③实施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其哲学依据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整体优化。(答出其中两条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措施给2分,哲学依据给1分。)

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考查点。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主观题。因此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把材料分成若干层次,把这些关键词句与所考查的知识点相结合。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