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议论文,回答问题。

为自己的心灵不断加油

苇笛

  ①英国心理学家哈德飞,曾经给两组志愿者进行过不同的催眠。他对第一组人说:你现在身体非常非常虚弱,你已经变成婴儿了,你全身都很瘦小,你的手指像小鸟爪子那么瘦……慢慢地,这些人真的相信了。这时,给他一个握力器,受试者的平均握力是29磅。然后,他又对第二组人进行了催眠:我现在往你口中滴的是营养液,是泰森服用的那种,所以,你会像泰森一样强壮,越来越强壮。此时,他又让这些人握握力器,结果,平均握力是142磅,而事实上,这两组人在清醒状态下的正常平均握力皆是101磅。

  ②这个实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心理暗示的强大力量。而这种力量,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③既然心理暗示的力量如此强大,那么,在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若是不断地给予正面的暗示,结果又将如何呢?

  ④海洋动物馆里有一条重达8600千克的鲸鱼,训练师经常对它进行“跳高训练”,就是将绳子放在水面上,然后让鲸鱼从绳上跳过去。每次跳前,训练师都会亲热地对着鲸鱼喃喃低语,告诉鲸鱼它很棒,一定能跳过去。果然,大多数时候,鲸鱼顺利地从绳上“飞”了过去;训练师随后便拿来鲸鱼爱吃的食物算做奖赏。

  ⑤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奖赏,使得鲸鱼越跳越高,最后竞能跳过6.6米。

  ⑥一条鲸鱼,在不断激励下竞能创造出奇迹,可想而知,一个人.若是内心不断地受到激励,必能创造出一番业绩来。

  ⑦阿里巴巴网站的缔造者马云在谈到自己的创业历程时,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有一点成功,就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而左手温暖右手的过程,不正是自我激励的过程吗?正是有了这种激励,马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将阿里巴巴打造为出色的商业网站:而他自己也成了五十年来《福布斯》封面上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

  ⑧人活着,就应当走一条向上的路,尽管向上的路充满了阻力。走上这样一条路,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挫折遭遇磨难。当我们一身伤痕地摔倒在路上时,困境中能够拯救我们的,唯独我们自身。当我们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地为自己的心灵加油时,我们的内心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崭新而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我们,推动着我们努力向上走,直至到达人生的顶峰。

1.请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②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

5.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思路清晰,但论证方法单一。你将怎样使它更丰富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举出事例,引出议论的话题。

2.心里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可分为正、负两方面。

3.过渡。使议论的对象由物及人。

4.记叙(叙述)  举例论证

5.我们都应为自己的心灵不断地加油。

6.增加反面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或语言上使用比喻论证)

单项选择题

案例五: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业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求 助 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心里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您很生气,是这样吗?求 助 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求 助 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求 助 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求 助 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求 助 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求 助 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求 助 者:那倒是。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求 助 者:是的。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求 助 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求 助 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您说呢求 助 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求 助 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 助 者:你讲得很对。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单选:“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表明心理咨询师()

A.实施对求助者的教育

B.启发求助者思考

C.按求助者的信念推理

D.改变求助者信念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