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点亮城市梦想】

公共租赁房是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以低于市场价出租、能长期稳定居住的保障性住房。在很多城市,公共租赁房超越了户籍的限制,覆盖到外来务工人员。

(1)有专家认为:“政府财政支持公共租赁房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市场的稳定”。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8分)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促使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2)请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12分)

【走出权益困境】

走在城市与农村边缘的农民工,面临着整体收入偏低、工作稳定性差、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等处境。

(3)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法治的角度,谈谈党和政府应当怎样维护这一群体的发展权益。(10分)

【激发创造活力】

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4)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农民工为什么能够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10分)

答案

(1)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政府财政支持公共租赁房,通过再分配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有利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4分)

②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政府财政支持公共租赁房,有利于增加租赁房的供给,从而稳定租赁房的价格,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稳定。(4分)(或从供求影响价格角度回答)

(2)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城乡教育事业;(3分)

②要注意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3分)

③要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3分)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综合考虑城乡的教育发展问题。3分)

(3)①中 * * 党坚持依法执政,要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发展好农民工群体的利益;(5分)   

②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障农民工取得劳动报酬、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保和福利等权利,依法加强对侵犯农民工权益行为的监管。(5分)

(4)①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推动了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城乡的文化创新;(5分)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农民工的社会实践,有利于繁荣发展城乡的大众文化。(5分)

题目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注意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整个探究都是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展开。第(1)问实质考查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的目标。从这两方面分析“政府财政支持公共租赁房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市场的稳定”是合理的。第(2)问实质是怎样运用系统优化法,运用课本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3)问注意把握主题是党和政府。审读材料运用党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依法行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即可。第(4)问从文化生活角度运用文化交流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知识分析农民工能够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的原因。

点评:探究材料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探究题的思路:第一步:审读题头,通过题头明确试题围绕的核心。第二步:审读设问,明确要求和指向。第三问:审读材料,抽取主干信息,对应具体知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