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一般说来,当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约时,为促进经济增长,可以采用的财政措施有(   )

①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②降低存款利息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③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④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减少财政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财政政策,②降低存款利息率,增加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当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约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减少财政收入,故①④符合题意,③观点不符合题意,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是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故答案应选D。

点评: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难度适中。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其工程施工进行公开招标,招标人通过专业期刊、报纸、信息网络等途径发布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附有设计文件,招标人向投标人收取了符合规定的押金。信息网络发布的投标截止日期是2009年6月13日,而在期刊、报纸上刊登的投标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23日。在2009年6月14日,A企业到招标人指定的地点送交投标文件,招标人以已经超过投标截止日期为由拒收。在投标截止日期前,招标人接收了B、C、D、E、F、G、H 7位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招标人根据其项目特点决定组织潜在投标人进行现场踏勘,各潜在投标人对招标人提出了各自的疑问,招标人分别进行了澄清和解答。在投标截止日期前10天,招标人将各潜在投标人提出的疑问分别制成书面文件递送给相应投标人。现场踏勘结束后2日,有2位潜在投标人提出上次现场踏勘确因自己有特殊原因没能参加,要求招标人能够补充一次机会。经协商,招标人最后表示同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这2位潜在投标人再次组织了现场探勘。开标后C企业向招标人退还设计文件,同时要求招标人退还押金,招标人以退还押金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拒绝退还。在开标资格后审中招标人发现,承包商E是假借资质投标的。中标结果宣布后B企业中标,投标人C企业投诉评标委员会有位专家与B公司存在利害关系。

[问题]


承包商E假借资质投标,违反了《招标投标法》中的什么原则《招标投标法》中规定的招标投标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