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材料一:宁夏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把具有农业优势、科技人才集中、城市化基础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处黄河、包兰铁路和109国道三条轴线上作为突破口,形成“经济核心区”,重点开发,作为大开发的支撑点。

材料二: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解决生活用电,也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要想富,先修路”,省委和省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三: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党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药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所学的辩证法知识,分析说明三省所采取的措施的合理性。(12分)

答案

 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省的措施,都坚持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省的措施中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抓主要矛盾。三省做法都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答题时首先要把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哲理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审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分成若干层次,把每一层次与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哲理一一对应,即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与材料融合。

改错题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3月5日李克强 * * 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7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1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1 分)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1分)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1分)

4.材料三中“变官制”指什么?(1分)

【今日成就】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1分)

6.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 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