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的历程镌刻下了中国人6次完美的脚步,是中国航天事业6次新突破。从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难关一一被攻克,见证的是中国航天人在前进中发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脚步。
材料2:“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神七气闸舱在神六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我国又自主研制了“飞天”舱外航天服。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材料3: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在几年内的“三步走”计划:“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升空,它肩负的使命是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1年之间,“神舟八号”飞船将带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升空,在太空中完成交会对接;而航天技术发展的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12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通过神舟飞船访问太空,获得了对太空的认识。(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神舟飞船的每一次发射,都使航天事业得到突破,不断提出新问题,我们不断得到新经验,促进了我们认识的发展。(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翟志刚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验证了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设计的正确性。(3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通过神舟获得认识,是为建立空间站做准备。(3分)
设问指向性明显,考查实践是认识基础,作答时要抓住材料中与该哲学观点性一致的关键词句,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作答时要注意观点材料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