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患儿,男性,12岁,头痛、发热4小时,伴呕吐、抽搐,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入院。查T39.2℃,P110次/分,查体过程中患者又连续抽搐两次。针对患者目前的情况,下列各项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酒精擦浴降温

B.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C.保持环境安静

D.清理呼吸道

E.遵医嘱给予甘露醇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该患者的主要表现,应做好惊厥的护理,如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环境的安静,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另外应给予甘露醇降颅压,预防脑疝的发生。但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常有皮下出血,不能采用酒精擦浴降温,因酒精可加重患者的皮肤损害。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26分)随着世界各地区联系的逐渐加强,打破隔阂,相互依存,融入世界是历史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于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这三个占有地盘较小、资源相对不足的帝国主义国家显出不利地位。他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理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推动无限制的全球贸易的机器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是由23个非 * * 主义国家在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主编《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主要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毛病”。(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署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