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 年主要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52万亿元,增速为7.8%,已达到并略高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7.5%的增长预期目标。可谓“国家年报”。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O.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 某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8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12分)

答案

(1)信息:①2012年我国GDP、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且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增速也快于城镇居民;(1分)自2008年起,我国基尼系数逐步回落,(1分)但仍存在较大收入差距,加快收入分配改革任务紧迫。(1分)

措施: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⑤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答到其中4点即可,每点2分,但该题总分不超过8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工业化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施的,并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变化,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三次“浪潮”已经和必将极大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三次“浪潮”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中国农村三次“浪潮”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每点2分,共8分)

(3)①“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美好乡村。②“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③“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④“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每点3分,共12分)

题目分析:(1)是图表题,根据表头、数据、小注等概括蕴含的信息,图表反映的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GDP稳步增长,基尼系数最近几年逐步回落,但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这也是第二小问要解决的问题。要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举措。(2)运用的是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学生首先要明确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再根据材料阐释社会发展规律在我国农村三次“浪潮”中的体现。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解决社会主义阶段矛盾的方法、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等方面回答。要注意要点的全面。(3)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是意义类题目,从几个有利于方面回答。可以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塑造人生、繁荣农村文化等角度分析。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