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做一个终身读者

周国平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对于不是读者的人来说,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不去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惟有在成了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做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

  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持之以恒,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惟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略有删改)

1.解释“较高的读书品位”在文中的含义。

                                                                            

2.为什么说“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3.文中画线句子要说明的是:                              

4.本文对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殷切期望?

                                                                            

5.你赞成作者对畅销书和时尚书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6.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    

B.养成了读书癖好的人就是一个真正的读者。    

C.有没有较高的读书品位和一个人阅读的经验、灵魂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D.读书和提高灵魂的品质二者之间是良性循环的关系。

答案

1.读者具备的基本判断力和鉴赏力。  或: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2.读者读书可以享用和占有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

3.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  或:形成个人读书趣味的重要性。

4.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5.(1)赞成。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

      (2)赞成。读时尚貌似前卫,却不能成为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真正的文明人。

      (3)不赞成。畅销书、时尚书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它的数量也足够我读了。

      (4)不赞成。即使是一个终身读者,不断地只阅读畅销书和时尚书中的佳作,有什么不可以呢?

6.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2分)

读 书 养 气         李建永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取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新华文摘》有删节)

小题1:文章谈读书养气的道理,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两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1)  两脚书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垂死挣扎的瘪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否定了“为了升学,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的读书目的,确定了“读书养气”的中心论点。

B.“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一句揭示了做人、读书、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什么样的”,在句中重复出现,形成一种直贯而下的语势。

C.作者主张“读书养气”,而所谓“气”是后天学养积累的结果。

D.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诗文来说明观点,这使得全文有了一种书卷气和文化味。E.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侠气、野气、不驯之气、杀气、霸气等都在作者批评之列。

完形填空
One Friday, a businessman decided to ask his boss for a salary raise. Before going to       , he told his wife about it. All day long he felt        and uneasy. Finally, in the late afternoon, he gathered the courage to approach his employer. To his       , the boss agreed to give him a raise.
   That evening, the        husband arrived home and was surprised to see a beautiful table set with their best china and      candles. Smelling the aroma (香味) of the wonderful meal, he        that someone from the office had called his wife and tipped her off (透露消息).
  Finding her in the kitchen, he eagerly        the details of his good news. When they sat down to the meal, next to his plate he found a note that read: ''Congratulations, darling. I knew you'd get the       . This dinner is to show you how much I love you. ''
  After dinner, on his way to the        to help his wife serve dessert, he noticed a second card had slipped out of his wife's pocket. Picking it up, he read: ''Don't worry about not getting the raise. You         it anyway. This dinner is to show how much I love you." 
小题1:
A.schoolB.workC.homeD.dinner
小题2:
A.nervousB.relaxedC.curiousD.dangerous
小题3:
A.angerB.disappointmentC.sorrowD.delight
小题4:
A.carefulB.cheerfulC.helpfulD.wonderful
小题5:
A.desertedB.burnedC.lightedD.used
小题6:
A.heardB.foundC.guessedD.forgot
小题7:
A.sharedB.toldC.knewD.talked
小题8:
A.positionB.noteC.raiseD.news
小题9:
A.officeB.living-roomC.kitchenD.study
小题10:
A.donateB.devoteC.demandD.d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