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且大有增加,共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叉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抉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请依据这个材料说明其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的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历史主题:战国时期商业发达。表现: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各国货币发展,但货币种类繁多,没有统一。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推动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商人成为新兴地主,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2)新现象:农业向商品化方向发展(或答农产品的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或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亦可)。有利因素:高产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
(3)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和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自战国至明朝时商品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特点。第(1)问从图片可得出战国时商业发展的情形,百『结合图中的有效信息逐一写出具体表现,这是简单的知识迁移能力。第(2)问需要从图片中提炼出与前代所不同的特点,注意图片下面的注释,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要从国家政策、市场、资金、劳动力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首先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些措施和社会现象,再分析它们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