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是 。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 ,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 、 和 等措施又“重震雄威”。
(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等。
(1)水稻种植业 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人口多,需求量大等 商品谷物农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
(2)由东北向西部和南部 有丰富的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兴起;空气清新、气候温暖(阳光地带)
(3)煤炭 调整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美化环境等
(4)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升等。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综合分析。
(1)①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水稻种植业;影响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种植经验;市场等因素;图示②地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为玉米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乙图反映的是美国,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该国新兴工业的发展,即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而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的衰退,导致了人口从东北部地区向西部和南部地区迁移;还有部分老年人,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3)P为匹兹堡是在当地丰富的煤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的治理措施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的治理、发展科技、发展交通、调整工业布局等方面分析。
(4)图示P为特大城市,且上世纪末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环境问题,并考虑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村、小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