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12·山东育才学校检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2006年2008年2010年年均增长
GDP(亿元)216 314314 045397 98311.2%
财政收入(亿元)38 76061 33083 08021.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元)11 75915 78119 109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元)3 5874 7615 9198.9%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10分)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10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还不够合理。

(2)①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②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体现;③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⑤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3)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富民”提供物质基础。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福利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④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的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知识点,第(1)问:图表题,考查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考生根据图表的内容作答即可,既要看到各项数据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也要看到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还不够合理。第(2)问:考查“富民”的经济意义,考生可以从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等角度进行阐述。第(3)问:考查“富民”的途径与措施,考生可以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角度作答。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报关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