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2007~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指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1578元17175元19109元21810元24565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元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7917元
材料二 某村为增加村民收入,将村级经营性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集体股占40%,用于发展公共集体事业以及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津贴;个人股占20%,平均分摊到所有拥有本村户籍的村民;40%被设置为贡献股,按贡献大小取得红利。同时,每个村民可以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请从分配方式角度评价材料二中某村的改革(10分)

答案

⑴材料一反映了几年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分)我国应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2分)

⑵该村股份制改革后给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及贡献奖,是坚持并完善按劳分配方式。(2分)这有利于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1分)体现了村民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1分) 有利于村民共同富裕。(1分)该村通过股份制改革让村民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落实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方式。(2分)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1分)是对村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1分)有利于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发挥市场作用,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村民.(1分)

题目分析:材料一是图表,根据表头、项目和数据加以概括。图表反映的是从07年到1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就要看到共同的增长,又要看到城乡存在的差距,提出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隐含信息。第二小问,原理的指向性较为明确,运用的是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要注意总结概括材料中该村收入改革的具体措施。该村实行股份制改革,村民获得收入,一部分是给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及贡献奖,一部分是让村民以技术、资金、土地、管理等形式入股获得相应收益,这分别体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分配的方式,并回答每一种分配方式的意义。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