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美国农作物带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

小题1:图中表示的农作物带分别是

A.①冬小麦带②春小麦带③玉米带④乳畜带

B.①春小麦带②冬小麦带③玉米带④乳畜带

C.①冬小麦带②春小麦带③乳畜带④玉米带

D.①春小麦带②冬小麦带③乳畜带④玉米带小题2:③农作带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A.土壤肥沃,降水较少

B.气候湿冷,无霜期短

C.靠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

D.无霜期较长,降水量较多小题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限耕和休耕

B.苜蓿与玉米轮作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实行农产品价格补贴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题目分析:

小题1:根据美国的农业专门化地带分布图判断,④为五大湖周围,为乳畜业带;③位于乳畜带的西南部,为玉米带;①纬度较高,为春小麦带;②纬度略低,为冬小麦带。

小题2:③为玉米带,位于中央大平原的北部,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且受五大湖影响,夏季降水量较多,且纬度略低,故无霜期较长,适宜玉米种植。

小题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包括:实施限耕、休耕、轮作等保护性技术;通过法律、法规,实行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而大量使用化肥、农业即提高生产成本,也不利于环境保护,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C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美国主要的农业专门化地带的基本分布,并掌握主要农业地带的区位条件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计算题
单项选择题


文字资料一
根据材料。回答121-125题。

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变动轨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人比率由1.85扩大到2.14,收入绝对差额由714元扩大到1624元。第二阶段1995-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短暂回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2.1下降到1.79,收入绝对差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仅由1935元增加到2037元。第三阶段1999-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96再度扩大到2.58,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2398元扩大到7527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轨迹与我国城乡改革的进程基本吻合。9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城镇,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增长。1990-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扩大。在1995年-1998期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纯收入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连续4年下降。1999-2003年,由于种养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负担沉重等原因,农民增收进入最困难时期,其中1999年和2000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以后,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民收入增速回升,但仍未改变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在1999-2007年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7.1%。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至2.58。

2007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

A.12300元

B.7527元

C.10880元

D.14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