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四)阅读《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一文,完成文后15-17题。

①人生烦恼无数。

②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甚至什么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

③真是层出不穷。

④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⑤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⑥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也看不到头。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⑦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⑧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⑨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

⑩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真切,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⑾所以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⑿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⒀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⒁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小题1:.这篇文章阐述的主要道理是什么?

小题2:.阅读⑥⑦两段思考作者如何形容“寻找幸福的人”的?给你怎样的启示?

小题3:.第⑨段“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如何理解?请举例分析。

答案

小题1:(3分)要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小题1:(3分)文章通过比喻论证形容“寻找幸福的人”,一种登山人一路上毫无幸福可言,另一种登山人一路享尽幸福,启发我们思考幸福是琐碎而细微的,幸福其实就在身边。人生不应该是寻找幸福,而是享受眼前的幸福,哪怕幸福只是“芝麻”,只是最小的“麦穗”。

小题1:(2分)要把心态放平,欲望不要过高;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要淡泊名利,抛弃烦恼,享受幸福。(2分)举例:山区的孩子没有学习的机会,他们把求学想象成最美的梦,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身体健全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残疾人却能排除万难,争取成为生活的强者。(举一例即可)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

据今天公布的一项新研究说,由于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因此人类永远不会变得比今天聪明得多。 英国东部伊普斯威奇市的英国电信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称,由于人脑中神经元的大小和数量与为它们提供营养的血管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关系,因此根本的改善是不可能的。这些研究人员称,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最大限度,即充其量达到处理能力的20%之内。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新科学家》杂志上作了报道。脑的体积不是一个好的衡量智能的指数,但是神经元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的脑子在动物王国中是最复杂的:具有多达140亿个神经元,同100万亿个联点即突触相连接。动物中的复杂性可以与人相比的只有鲸和海豚。英国电信公司高级应用和技术部的彼得·科克伦和他的同事,对人脑用于开展处理更多信息或提高工作效率的不同方法作了研究。他们判断,有一个大一些的脑子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要使处理能力大大提高的话,类似电缆的神经细胞轴突将必须加宽,才能使得它们传输信号的速度加快。反过来,这就要求沿着轴突增加绝缘材料的数量和更好的血液供应,这样将要占据额外的空间并使得有较少的空间容纳更多的轴突。此外,对脑子的设计使之尽可能快地把化学信号从一条神经传递到另一条神经。脑子长得越大,效率变得越低。英国电信公司小组的成员克赖斯特·温特对《新科学家》杂志说:“对于脑子,没有递增改进的道路,这使得生长很困难。”

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

A.人类不会变得比今天聪明

B.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已达极限

C.脑子长得越大,效率变得越低

D.没有递增改进脑子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