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16分)

“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①当你走上街头,麦当劳、肯德基类的高价快餐、经济小吃类的低价快餐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快餐着实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②时下,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生活圈内,人们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名著缩写本供不应求,影视VCD畅销不衰。

③客观地说,眼前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那就大可不必提倡。

④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A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能仅靠三十六集电视剧“一目了然”了吗?B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C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一两句诗句就能把握诗的“灵秀”吗?D古人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⑤某著名女演员在《火烧阿房宫》中扮演了铸剑大师徐夫人,引起史学界一片哗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战国时期一位七尺须眉男儿。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的词作者是岳飞,喜不自禁,决定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众多歌迷大失所望。某省电视台一女主持人听到一嘉宾回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作者是“苏东坡”时,忙纠正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应是‘苏轼’”。

⑥如此常识性错误的笑话,不一而足,这说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书读少了,就会捉襟见肘,贻笑大方。其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不久前,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话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在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素养要提高,必须靠读书来“充电”。要挤出时间与书结缘,精读深思,“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周易》),绝不能一味地凭借“文化快餐”去解“渴”充“饥”。“文化快餐”实在不宜多吃。

小题1:、用原文句子作答:作者在本文反对的是                              

主张的是                                                。(2分)

小题2:、“文化快餐”为什么不宜多吃?(2分)

小题3:、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结合第④段划线部分完成问题。

(1)任选一句改为陈述句。(2分)

选(  )改为:                                                          

(2)试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表达的效果。(4分)

小题5:、“国学热”是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温 * * * * 也在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号召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文化传统。请结合温 * * 的话,谈谈你对“新读书主义”的看法。(40~50字,3分)

答案

小题1:(2分,每点1分)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与书结缘,精读深思(否定形式也可: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小题1:(2分,每点1分)①会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或者:消化不了,吸收不了)②会犯常识性的错误,以致贻笑大方。

小题1:(3分)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三位公众人物的事例,论证了“书读少了,就会捉襟见肘,贻笑大方”(或:“书读少了,就会犯常识性的错误”)(2分)

小题1:(6分,)(1)变成陈述句略,(2分)

(2)运用了引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服力,突出了“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不能采用“文化快餐”的方式阅读。反问与排比的综合运用感情强烈,增强了论辩的力量。(修辞判断2分,效果2分)

小题1:(3分)略。(给分原则:1、观点明确、正确;2、阐述清晰、有力;3、语言简洁、明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的论点和所反对的观点。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既得答案。

小题2:此题的答案就在问题出现的上下文中。此类型的题目答案往往是与问题伴生的。

①、小题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分析能力,改为陈述句相对比较简单,只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要困难些。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做到:1、观点明确、正确;2、阐述清晰、有力;3、语言简洁、明了。

填空题
根据短文内容,用方框中所给词语的适当形式填空,使文章通顺、完整。(每词限用一次)
ask,  answer,  for,  and,  large,  learn,  mean,  question,  why,  smile
 
Long ago, there lived a learned man in Greece. He was well-known               (1) his wide knowledge. And lots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came to               (2) things from him. The great man taught his students with all his heart and               (3) their questions with great patience.
One day a student               (4) him, “My dear teacher, didn’t you say you have many more questions than we do? But we think we students have a lot more than you.” With a               (5), the teacher drew two circles — one is as               (6) as a big plate (盘子), and the other smaller.
“Of course, I’ve learned much more. But I don’t think I know all you know. Now, look at these two circles. Inside the big one is my knowledge of things,               (7) inside the smaller one yours. Out of the circles is what we don’t know. My circle is larger, so its line is longer. That               (8) I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meet with what we don’t know. And that’s               (9) I myself have more questions than you do.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10) you’ll have. You will never learn enough, you know.”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