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的教育支出逐年增长。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3.41%;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3.66%;2012年达到4%。

材料二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多,解决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为推进教育公平,国务院要求各省(市)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江苏、黑龙江等省以开放心态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受到社会好评。但也有部分省(市)出于地方利益考虑,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源利益难调等理由,让这项关乎众多考生和家庭利益的政策,迟迟难以完全落实到位。

(1)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10分)

(2)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性。(12分)

(3)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有关知识,评析各省份的做法。(10分)

答案

(1)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4分)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为教育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3分)③财政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上升,有利于资源向教育的流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3分)

(2)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真实性。(2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进教育公平有利于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2分)②坚持对人民负责、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关活动的基本原则。(2分)各省遵照国务院的要求,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推进教育公平,积极履行文化职能,有利于确保公民的受教育权利。③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推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分)

(3)①整体统率部分,要以大局为重。(2分)异地高考改革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江苏、黑龙江等省份政府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是以大局为重的表现;而部分省份缺乏全局观念,过于考虑地方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分) ②部分影响整体,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江苏、黑龙江等省政府积极落实异地高考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而部分省以种种理由使异地高考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不利于这一政策的全面实施。(3分)

题目分析:(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指向为财政的相关知识。所以考生要调动与财政有关的相关知识点,如财政的含义、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等知识点。通过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考生可以联想到影响财政的因素;“教育经费增长”考生可以用财政的作用加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2)本题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属于原因类主观题。教育公平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从根本上说,实现教育公平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所以考生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力、我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知识点来分析其必要性。(3)本题知识指向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各省市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是出于大局的考虑,是从整体出发,立足全局来考虑问题,体现了整体统率部分;同时各省市积极落实异地高考政策,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教育的发展,体现了部分影响整体。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识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单项选择题 A型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