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福建省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7分)
材料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东经115°50′~ 120°47′,北纬23°30′~ 28°19′。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大部分为山地、丘陵,仅东南沿海漳、厦、莆仙一带为平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区分,春秋相连,夏季长达6~10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7~13℃,7月平均气温为28~30℃,年平均降水量1200~2200毫米。5~11月有台风登陆。耕地总面积为118.85万hm2,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60m2,不足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且土壤多红壤。
福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1分)
形成的有利条件: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饮食习惯以大米为主等。(3分)
不利条件:地形多山地、丘陵,平地少,人均耕地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等(合理即可)。(3分)
题目分析:根据福建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可以判断福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其形成的有利条件可结合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来分析。其形成的不利条件可以从题文中获取信息,主要体现在地形多山地、丘陵,平地少,人均耕地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等方面。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也考察了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