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防止DIC肝素的使用应越早越好,在下列用法中不恰当的是()

A.12.5~25mg(1/8~1/4支)+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点滴,30~60分钟滴完

B.25~50mg(1/4~1/2支)+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快速滴注

C.25mg(1/4支)+5%葡萄糖溶液400ml静脉推注

D.25mg(1/4支)+5%~10%葡萄糖溶液100~150ml,30分钟滴完

E.以上都是

答案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衽(rèn)席:席子。    ②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③培塿(pǒu lǒu):小土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折蛇行 ( )        (2)石底以出 (        )

(3)染溪   ( )        (4)引满酌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全石为底②其境过清

B.①谭中鱼百许头②不久居

C.①心乐②不知日

D.①鸣佩环②但少闲人吾两人耳小题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当看到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妙想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本文所写景物,都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B.【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在题目中,“始得”表达了第一次游赏西山的欣喜。

C.【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时,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移动变换中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D.【甲】文中第二段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潭水清明澄澈的特点,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