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对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对被告人定罪具有直接证明作用,应当列为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B.对法律已经确认的事实,如果对被告人定罪具有直接证明作用,应当列为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C.犯罪是否已过追诉时效,是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D.被告人是否是少数民族公民,是刑事诉讼证明的对象

答案

参考答案:C,D

解析:[考点] 对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的界定标准进行了考查 刑事证明对象是刑事诉讼中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问题。成为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必须是有必要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事项。在刑事诉讼中,有些事项虽然与定罪量刑和诉讼公正有关,但没有必要用证据加以证明,而是属于众所周知的事实或者已经为法律所确认,就不属于证明对象的范围。本题中,选项A和B均属此类情形。

论述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能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个至0.24个百分点。因此,十八大以来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强调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将以此为契机实现固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材料二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这需要政府首先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保障新入城居民的衣食住行教育等合法权益;二要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三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四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说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将城镇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理论依据。(10分)

(2)有同学认为:“国家加快城镇化有利于就业,我们以后找工作就不用愁了。”请运用劳动和就业的相关知识说说你的看法。(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12分)

单项选择题